您的位置 :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庄子精读】北大杨立华教授讲庄子哲学 百度网盘

【庄子精读】北大杨立华教授讲庄子哲学 百度网盘

快捷入口注册 登录

发布时间:2024-06-10 13:27:29文件大小:6.25G

上传用户:虔诚

下载方式:百度网盘 直接联系客服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 加入300T+资源 网盘群 <<

【庄子精读】北大杨立华教授讲庄子哲学

目录:
北大原汁原味硬核《庄子》精读课,还原作为哲学家的庄子
在庄子看来世界有一个根源性实体,为“彼”。“此”是我自知的基础,如果仅有“此”,那“我”应该是无所不知掌控万物的,但实际并非如此,反证得出世界应有“彼”,也是后文中的“真宰”。我们能自觉到的自己的根源的“彼”,即根源性之彼,所以是绝对的,可看作“一”的“大彼”。另一方面,根源性的彼产生个体层面的“我”后,还有一个“彼”跟我是相对待的,是“小彼”。这是“一”和“二”构成“三”,是中国哲学里非常重要的部分。


《齐物论》(二)根源性的“彼”:“非彼无我”与“彼出于是”


1.由庄子看来是否存在着一个根源性实体?


郭象认为没有统一的实体,万物是自生自尔。“怒者其谁邪!”在郭象看来是一个答案,否定了统一的怒者。


一元不等于消解世界的多样性,无论是宋明理学的理一元论、心本论,都可以看作一元论,都可以看成是有统一的根源。杨教授认为“二元论”的哲学是未完成的哲学,在最关键的那下没做出根本性的思考。比如,康德认为物自体不可知,一边是可知的经验,另一边是不可知的自在之物。于是在精神现象学里,黑格尔认为假设了认识者和认识对象之间没有关系,那这个假设的根据是什么?


因此杨教授认为“怒者其谁邪”是一个问句。“自取”“自己”是一个被动的不得不有的自主性。


接着《齐物论》下是一段《内篇》当中最长的一段完整论述,谈的是心灵的种种情状: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


这段讲心灵之种种情状,与前面孔窍之种种情状有所呼应。讲完心灵之种种情状之后,有一段话:


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得由以生乎!


”其所得由以生乎“指代的是前面的心灵的种种情状,但是“旦暮得此”找不到对应。这个“此”是名词,尤为重要,与后面的“我”互为关联。一切个别存有都有其“此”,只不过有的是自在的、盲目的,有的则是自觉地。对“此”的自觉乃自我意识的根基。庄子在《大宗师》里明确提到过“吾之”:


且也相与吾之耳矣,庸讵知吾所谓吾之乎?


这个“吾之”是持续的自我设定,源自于我们自觉自己的此,以此为基础,我们有了自我的意识和自我设定。


紧接着”其所得由以生乎“庄子又写道: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


没有那彼,就没有我。这里的“取”与“使”,其基础是“彼”,“彼”是“我”自取的基础。这个“彼”是怎么证明的,是“不知其所为使”来证明的。如果这个世界只有“我”,没有他者(此乃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者),那我对一切都可支配都可知。但是我们对“自觉其此”的“此”,其实是不知道“我从哪儿来”“我到哪儿去”,即任何的“此”或“是”都在根本性的“不知”当中:不知其所由来。这个“不知之知”,直接将作为“此”或“是”的根源性的“彼”确定下来。我们终其一生在探寻“我是谁”。“非彼无我”的彼为根源性之彼,在整个庄子哲学里是非常核心关键的问题。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


如果世界只有我,我应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主宰。有了一个根源性的”彼“,就引出了真宰与真我的论述: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


这个“真宰”就是“吹万者”,也是《大宗师》里的造物者、造化者。庄子强调“是非生于彼此”。是非的根源在于我有我的此,你有你的彼。这一层次的“彼”与“此”或“是”相对待,所以有可知的一面,而这可知的一面其实不过是自知的某种投射,从根本上讲,是“俱不能相知”的。


在《庄子》里,“此”与“是”可互换使用。这里的“因”不能按人们想象中的“因顺”之意,因是依据的意思。这里有个问题,到底是“彼”是根源还是“此”是根源?


2.两个意涵层面的“彼”


一个层面的“彼”是作为“此”,作为我们自我意识的基础的此。我们能自觉到的自己的根源的“彼”,即根源性之彼。二是与“此”相对的“彼”。根源性的彼是绝对待的,所以是绝对的,可看作“一”的“大彼”。根源性的彼产生个体层面的“我”,彼跟我是相对待的,是“小彼”。这是“一”和“二”构成三,这是中国哲学里非常重要的部分,正如老子《道德经》里就提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史上最硬核《庄子》解读,深入肌理的文本细读,揭示出庄子哲学的真知本源问题,帮助你真正读懂中国重要艰深的哲学经典,带给你受用终身的哲学思维、思想境界和文化视野,以最庄重的态度还原作为哲学家的庄子超然淡泊、怀疑主义、不可知论、怪诞虚无?


打破种种对庄子的标签式、鸡汤式误读


还原其作为伟大圣哲的思想魅力


收获中华文明的内在自信


谁说中国没有哲学?


谁说中华文明低西方一等?


回溯中华传统文明的根基原点


重新认识融于我们骨血之中的


民族精神、文明基因


在充满变化与不测的时代


如果你仍对世界、


人生根本问题追求深刻认识


如果你想解决内心的困顿与焦虑


重建对于自我内在的确信


不如向中国哲学寻求力量


借用庄子的真知与大知视野


“带着天空的高度回归大地”


《庄子》的核心是“真知”!的问题,而真知问题到今天仍然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也是哲学探索最艰难的问题


杨立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名师讲座视频【庄子精读】北大杨立华教授讲庄子哲学


1 史上最硬核《庄子》解读,还原中国伟大先哲的精神 .mp4


2 人生没有方向时怎么办?北大哲学系教授杨立华这样说.mp4


3 故事中的庄子与庄子笔下的庄子(上).mp4


4 故事中的庄子与庄子笔下的庄子(下).mp4


5《庄子》内七篇的文本和思想世界 ,mp4


6 庄子世界中的人物.mp4


7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从庄子的三种出场方式谈起,mp4


8《道遥游》(-)道遥与消摇:真知之路的起点 ,mp4


9《道遥游》(二)小知不及大知:鹏、之辨 ,mp4


10《齐物论》(一)“吾丧我”与天籁,mp4


11《齐物论》(二)根源性的“彼”:“非彼无我”与“彼出于是”.mp4


12《齐物论》(三)是非之争的消解:以明与因是,mp4


13《齐物论》(四)罔两之“待”.mp4


14_《齐物论》(五)庄子的梦 .mp4


15-《养生主》养生之“是”.mp4


16-《人间世》 人间世与“不得已”:无用之用及其限度 .mp4


17-《德充符》(一)至德之所知 .mp4


18-《德充符》(二)不言之教中的至德者与闻道者 ,mp4


19-《大宗师》(一)天人之辨 .mp4


20-《大宗师》(二)大宗与师 ,mp4


21-《大宗师》(三)“命":最“坚硬”的客体,mp4


22-《应帝王》(一)真知与主幸:何以“应帝王”.mp4


23-《应帝王》(二)浑沌之死:对真知的历史性选忘.mp4

下载地址:

 

联系方式

QQ:954790190

邮箱:954790190@qq.com

下载方式:百度网盘

最新课程